5月15日-5月18日 秀水廊剧园
欧丁剧场作品
编剧 / 导演⊙尤金诺・芭芭
在欧丁剧场的表演创作中,重新展演故事所使用的能量、动作及精准性为观众唤醒了许多的情境,且带领观众跳脱日常生活的框架进入非日常的面向。《鲸鱼骨骸内》即为将日常生活的展演与欧丁的表演创作之间的相似性充分展现的代表作品。
——珍・透娜,《尤金诺・芭芭》
《鲸鱼骨骸内》是最能清楚了解尤金诺.芭芭某些著作意涵的作品。如尤金诺.芭芭自己所言,此表演乍看之下极为简单,只有Kaosmos的有机戏剧表演法、演员的动作和歌曲的设计而已。相较于其他的作品,在此表演中,其戏剧表演法是「简单的」配乐和动作的展演。
——亚当・J・莱杰,《欧丁剧场,世纪剧场》
剧目介绍:
在圣经的《旧约》中,先知约拿逃避神的旨意逃上了一艘船,结果途遇风浪,最后约拿不得不承认他的软弱和逃避计划,称神惩罚与他,并让船员把他扔下海平息风浪。当约拿被扔下海后,一只鲸鱼将他吞到肚子里。约拿在鲸鱼腹内不住向神祷告,三天三夜过后,鲸鱼将约拿吐在陆地上。尤金诺・芭芭的这部《鲸鱼骨骸内》的名字就基于这样的故事背景。
改变自卡夫卡的寓言剧《在法律门前》。讲述了一个从乡下来的人,想要进入一道“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的法律之门,但却由于门口卫兵的原因不敢穿越那道法律的大门。乡下人一直呆在这道法律门前,临死前他问卫兵为什么这些年他没见过一个人进去过,卫兵大喊了一句话:“这道门别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在这个主题下,芭芭将抽象和虚无的主张,隐秘的情节,黑色伪《圣经》的段落编制在一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绝望将自己披上了希望的外衣,精神的极端主义遮掩了嘲讽怀疑主义。戏剧的公共空间变成了一个分享孤独的矛盾空间。剧目的标题直指马太福音里那句著名的鞭笞——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想看神迹,但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别的神迹给你们看了。
编剧 / 导演介绍:
剧场导演、演员训练者、作家。1964年在挪威创立欧丁剧场(Odin Teatret),於1966年迁到丹麦的赫斯特堡(Holstebro),成為丹麦戏剧实验场(Nordisk Teaterlaboratorium)。他导过32齣戏,经常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演出。1979年,他创立了国际剧场人类学学院(IST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Theatre Anthropology),一个包括演员、舞者、音乐家和学者的流动学校,一起研究肢体图像的原则。他写了很多书和文章,包括《纸作的独木舟:剧场人类学指南》(The Paper canoe: A Guide to Theatre Anthropology, Routledge, 1994年出版)、《剧场:孤独、艺术、造反》(Theatre: Solitude, Craft, Revolt, 1999年出版)、《灰烬与钻石之地:我在波兰的学徒生涯》(Land of Ashes and Diamonds: My Apprenticeship in Poland, 1999年出版)。得过无数的国际奖项及荣誉学位。
关于欧丁剧场 >>>
欧丁剧场于1964年在挪威奥斯陆创立,1966年搬至丹麦赫斯特堡时,曾改名为“北欧剧场实验室”,而今该团成员来自三大洲十二个国家。
创办人暨导演尤金诺‧芭芭至今执导七十余部作品,其中多出长达两年以上的时间与演员蕴酿完成。1979年尤金诺‧芭芭成立了剧场人类学国际学校,邀请世界各地大师开班授课,他担任国际戏剧期刊顾问等工作,著述勤奋,让欧丁剧场享誉国际,跻身为世界顶尖的前卫剧场行列。欧丁剧场长年固定举办的艺术节、工作坊、展演、座谈、论坛等活动,为世界各国实验剧场之朝圣地,不仅活络国际间剧场艺术交流,也使赫斯特堡跻身为国际知名剧场文化重镇。
身为全世界最受尊崇的实验剧场,欧丁剧场自创立起全面展开多元的剧场活动。欧丁剧场带着训练技巧、街头表演、即兴以及演出,与当地小区交换他们的舞蹈、音乐、歌唱、口说文学、传统甚至宗教仪式。尤金诺旅游世界各地与各地传统艺术经验交换的延展,他仔细观察峇里岛音乐,印度舞,日本能剧,中国京剧等,并撷取其中肢体、声音等表演语汇而成为剧场训练或表演题材的重要元素。这样的经验交换仪式,将欧丁带出欧洲大陆,足迹遍及亚洲、北中南美、大洋洲甚至非洲等近五十个国家。也影响八O年代尤金诺创立剧场人类学及其学校。